Appearance
Python教程 - 7 面向对象(1)
面向对象,首先涉及到的两个概念就是:类 和 对象。
什么是类?
类就是对现实事物的抽象设计。
例如设计学生的类,可能包括属性:学号,姓名、年龄、性别等。
设计狗的类,可能包括属性:名字、年龄、品种。
类表示的是对一个事物的抽象,不是具体的某个事物。
什么是对象?
对象就是一个具体的实例,这个实例是从类派生出来的。
我们将类的属性赋值,就产生了一个个实例,也就是对象。
例如通过学生的类,我们赋值:学号=001,姓名=张三,年龄=16,性别=男,班级=三年二班,产生了就是一个名字叫张三的具体的学生,这样我们通过给类可以派生出一个个不同属性值的对象,李四、王五、赵六...。
7.1 类和对象
1 类的定义
类中可以定义属性和行为,属性也叫类的成员变量,表示这个类有哪些数据信息,行为也叫成员方法,表示这个类能干什么。
例如,对于学生类而言,学号、姓名、年级就是属性,学习这个行为,可以定义为方法。
那么我们可以定义以下学生类:
python
# 定义类使用class关键字,后面跟类名
class Student: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sid = None # 定义学号
self.name = None # 定义姓名
self.age = None # 定义年龄
def study(self):
print(f"我是{self.name}, 我在学习")在上面的类中,在 __init__ 方法中,通过 self 关键字定义了三个成员变量(sid、name、age), __init__ 方法是类的构造方法,会在使用类创建对象的时候自动调用。
定义了一个成员方法 study,定义实例方法和之前定义函数很相似,不同的是,实例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 self,后面才是我们自定义的参数。这个 self 现在暂时不用理会,固定的写法。
在成员方法中访问属性,需要使用 self.属性 。
2 类的使用
上面我们定义好类了,现在可以使用类来创建对象了。
python
"""定义类"""
class Student: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sid = None # 定义学号
self.name = None # 定义姓名
self.age = None # 定义年龄
def study(self):
print(f"我是{self.name}, 我在学习")
"""使用类来创建对象"""
stu = Student()
stu.sid = "001" # 为属性赋值
stu.name = "逗比笔记"
stu.age = 18
stu.study() # 调用成员方法
stu.age = 19 # 修改实例变量
print(stu.age) # 访问属性通过 类名() 可以创建一个对象,得到对象后,我们可以通过 对象.属性 来给变量赋值、访问变量、修改变量的值。
使用 对象.方法() 可以调用实例方法,调用的时候忽略成员方法的第一个 self 参数。
执行结果:
我是逗比笔记, 我在学习
19面向对象编程就是先设计类,然后通过类创建对象,由对象做具体的工作。
面向过程编程关心的是实现功能的步骤,而面向对象编程更关心由谁来实现功能。
3 self的作用
上面方法第一个参数的 self 表示什么?
self 表示调用当前方法的对象本身。
举个栗子:
下面的代码,我们定义了学生类,创建了两个学生的对象。
python
"""定义类"""
class Student: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sid = None # 定义学号
self.name = None # 定义姓名
self.age = None # 定义年龄
def study(self):
print(f"我是{self.name}, 我在学习")
"""使用类来创建对象"""
stu1 = Student() # 创建第一个对象
stu1.sid = "001" # 为第一个对象赋值
stu1.name = "张三"
stu1.age = 18
stu2 = Student() # 创建第二个对象
stu2.sid = "002" # 为第二个对象赋值
stu2.name = "李四"
stu2.age = 19
stu1.study()
stu2.study()执行结果:
我是张三, 我在学习
我是李四, 我在学习self 表示的当前调用成员方法的对象本身。
当我们使用 stu1 调用 study() 方法的时候,self 就是指 张三 这个对象,那么 self.name 的值就是 张三 ;当我们使用 stu2 调用study() 方法的时候,self 就是指 李四 这个对象,那么 self.name的值就是 李四。
4 构造方法初始化
上面我们在创建对象后,分别使用 self.属性 来给对象的属性来进行赋值。我们也可以在创建对象的时候,直接传递属性值给 __init__ 方法进行初始化, __init__ 方法是类的构造方法。
举个例子:
python
"""定义类"""
class Student:
def __init__(self, sid, name, age):
self.sid = sid # self.sid表示属性,sid表示构造方法参数
self.name = name
self.age = age
def study(self):
print(f"我是{self.name}, 我在学习")
"""使用类来创建对象"""
stu1 = Student("001", "张三", 18)
stu2 = Student("002", "李四", 19)
stu1.study()
stu2.study()上面使用 __init__ 方法定义了多个参数,将参数赋值给成员变量,这样就可以在创建对象的时候,可以通过 类名(参数) 在括号中传递参数,代码要简洁很多。
5 定义一个空类
我们有时候定义一个类,但是类的细节还没有想好,只是想定义一个空类,那么就需要pass关键字:
python
class Student:
pass # 使用pass关键字来定义空类我们在编写代码的时候,可能先构建功能实现的步骤,然后再完善具体的方法,所以我们可能需要定义空的方法,后面再来完善方法的细节。
使用pass关键字定义空方法:
python
def study():
pass # 使用pass关键字来定义空方法6 类变量
上面我们定义的属性和方法,是实例变量和实例方法,也叫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。
实例变量对于每个实例而言,是独立的数据,每个对象之间相互不会影响。创建一个对象,就会开辟独立的内存空间保存对象的实例变量数据。但是无论创建多少对象,实例方法只有一份,所有对象共享,通过传入的第一个参数self,来确定是哪个对象调用了实例方法。
在类中还可以定义各个对象共享的数据,也就是类变量。
打个比方,我们定义了一个Student类,然后通过Student类来创建对象,我们想知道一共创建了多少个Student对象,应该如何操作呢?
我们可以通过定义类变量来实现:
python
class Student:
stu_count = 0;
def __init__(self, sid, name, age):
self.sid = sid # 学号
self.name = name # 姓名
self.age = age # 年龄
Student.stu_count += 1
def study(self):
print(f"我是{self.name}, 我在学习")
"""使用类来创建对象"""
stu1 = Student("001", "张三", 18)
stu2 = Student("002", "李四", 19)
stu2 = Student("003", "王五", 17)
print(Student.stu_count)在上面的代码中,我们定义了一个类,然后在类中定义了一个 stu_count 变量,该变量不在方法中定义,也就是累变量。
类变量通过 类名.变量 来赋值和访问。
执行结果:
37 类方法
除了类变量,还有类方法,类方法的作用就是用来操作类变量。
类方法需要在方法上添加 @classmethod 注解,类方法至少有一个形参,该形参用于绑定类,一般命名为 cls 。
python
class Student:
stu_count = 0;
def __init__(self, sid, name, age):
self.sid = sid # 学号
self.name = name # 姓名
self.age = age # 年龄
Student.stu_count += 1
@classmethod
def get_stu_count(cls):
print(f"一共创建了{Student.stu_count}个学生")
stu1 = Student("001", "张三", 18)
stu2 = Student("002", "李四", 19)
stu2 = Student("003", "王五", 17)
Student.get_stu_count()在类方法中是不能访问实例变量的,因为没有传递self参数。
在实例方法中是可以访问类变量的,因为是通过类名访问的。
执行结果:
一共创建了3个学生8 推荐的使用方式
实例变量和实例方法推荐使用 对象.变量 和 对象.方法() 来调用的。
类变量和类方法推荐使用 类.变量 和 类.方法() 来调用。
不过通过 对象.变量 也是可以访问类变量的,只是不推荐。
查看下面的代码:
python
class Student:
stu_count = 0;
def __init__(self, sid, name, age):
self.sid = sid # 学号
self.name = name # 姓名
self.age = age # 年龄
Student.stu_count += 1
stu1 = Student("001", "张三", 18)
print(stu1.stu_count) # 结果为1,访问的是类变量
stu1.stu_count = 10
print(stu1.stu_count) # 结果为10,访问的是成员变量
print(Student.stu_count) # 结果还是1,访问的是类变量执行结果:
1
10
1第一次执行 print(stu1.stu_count) 的时候,是使用对象调用了类变量 stu_count,所以执行结果是1;
当执行stu1.stu_count = 10 的时候,是给对象stu1添加了一个实例变量,并不是访问类变量,所以这个时候stu1是多了一个实例变量 stu_count,所以再次执行 print(stu1.stu_count) 的时候,执行结果是10;
此时执行 print(Student.stu_count),访问的是类变量 stu_count, 执行结果为1。
通过 对象.变量 = 值 的方式给对象的属性赋值,如果该对象没有该属性,就会给该对象添加相应的属性。所以我们之前在 init 构造方法中创建实例变量是一种推荐的方式,其实在任何地方,通过 对象.变量 = 值,都可以给对象创建实例变量,只是在类本身中,对象.变量 = 值 可以写成 self.变量 = 值,所以在类的其他方法中也可以通过self.变量 = 值 为对象创建实例变量。
但是我们推荐在 __init__ 构造方法中为对象创建实例变量。
9 静态方法
静态方法的作用是用来定义一些工具类函数。
在静态方法中不能访问实例成员和类成员。
使用 @staticmethod 注解来创建静态方法。
举个栗子:
我们可以定义数学运算的工具类,类中的方法可以通过类名来访问。
python
class Math_Util:
@staticmethod
def get_max(a, b): # 获取大的数
return a if a > b else b
@staticmethod
def get_min(a, b): # 获取小的数
return a if a < b else b
max_num = Math_Util.get_max(11, 15)
print(max_num)
min_num = Math_Util.get_min(11, 15)
print(min_num)执行结果:
15
1110 类的内置方法
上面说的__init__ 构造方法,是Python类内置的方法之一,Python类有很多内置的方法,这些内置方法我们称之为:魔术方法。
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类内置方法。
1 __str__
__str__的方法的作用是将对象转换为字符串。
当我们直接打印对象,或将对象转换为字符串进行打印的时候,会显示地址信息。
举个栗子:
python
class Student:
def __init__(self, sid, name, age):
self.sid = sid
self.name = name
self.age = age
stu = Student("001", "张三", 18)
print(stu)
print(str(stu))执行结果:
<__main__.Student object at 0x100498bd0>
<__main__.Student object at 0x100498bd0>这些地址信息对于我们而言,不太关注,我们希望打印对象相关的信息,那么可以重写 __str__ 内置方法,自定义输出的内容:
python
class Student:
def __init__(self, sid, name, age):
self.sid = sid
self.name = name
self.age = age
def __str__(self):
return f"sid:{self.sid}, name:{self.name}, age:{self.age}"
stu = Student("001", "张三", 18)
print(stu)
print(str(stu))执行结果:
sid:001, name:张三, age:18
sid:001, name:张三, age:182 __lt__
两个对象是无法进行比较大小的,但是通过重写 __lt__方法,来对两个对象进行比较,可以实现两个对象大于和小于的比较。
python
class Student:
def __init__(self, sid, name, age):
self.sid = sid
self.name = name
self.age = age
def __lt__(self, other): # other表示另一个对象,返回值为True或Flase
return self.age < other.age
stu1 = Student("001", "张三", 18)
stu2 = Student("002", "李四", 19)
print(stu1 > stu2)通过重写 __lt__ 方法,可以指定两个对象比较大小的判断方式。
其实还有一个 __gt__ 的方法,是大于符号的魔术方法,但是实现了 __lt__ 方法能同时比较大于和小于,所以就 __gt__ 就没必要实现了,两个实现一个就可以了。
3 __le__
__le__ 是 <= 的魔术方法,通过实现 __le__ 方法, 可以实现两个对象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的比较。
python
class Student:
def __init__(self, sid, name, age):
self.sid = sid
self.name = name
self.age = age
def __le__(self, other): # other表示另一个对象,返回值为True或Flase
return self.age <= other.age
stu1 = Student("001", "张三", 18)
stu2 = Student("002", "李四", 19)
print(stu1 <= stu2)同样,>= 的魔术方法是 __ge__ ,不过 __le__和 __ge__ 实现一个就可以了。
4 __eq__
不实现__eq__ 方法,两个对象也是可以进行等于比较的,但是是比较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,两个不同的对象==比较一定是Flase。
如果实现了__eq__方法,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。
python
class Student:
def __init__(self, sid, name, age):
self.sid = sid
self.name = name
self.age = age
def __eq__(self, other): # other表示另一个对象,返回值为True或Flase
return self.age == other.age
stu1 = Student("001", "张三", 18)
stu2 = Student("002", "李四", 18)
print(stu1 == stu2)上面实现了__eq__方法,通过年龄来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。
5 __repr__
__repr__ 方法的作用是将对象转换为字符串。怎么和 __str__ 方法一样?
编写代码:
python
class Student:
def __init__(self, sid, name, age):
self.sid = sid
self.name = name
self.age = age
def __repr__(self):
return f"sid:{self.sid}, name:{self.name}, age:{self.age}"
stu = Student("001", "张三", 18)
print(stu)
print(str(stu))执行结果:
sid:001, name:张三, age:18 sid:001, name:张三, age:18
真的和 __str__ 方法一样?
__repr__ 方法如果只是用来打印对象信息,那么和 __str__ 方法一样,但是__repr__ 方法更重要的是转换为解释器可识别的字符串。
需要搭配 eval() 函数才能显示其功能。
先介绍一下 eval() 函数。
举个栗子:
python
str = "1 + 2 * 3"
result = eval(str)
print(result) # 执行结果:7看出 eval() 函数的牛逼之处了吗?它将字符串作为代码执行了。
下面通过 __repr__ 方法和 eval 函数克隆对象:
首先 __repr__ 方法返回的字符串是可以执行的python语句,需要和 __init__ 构造方法一致,这样后面才能通过 eval 函数来执行这个语句,然后调用构造方法创建对象。
python
class Student:
def __init__(self, sid, name, age):
self.sid = sid
self.name = name
self.age = age
def __repr__(self):
return f"Student('{self.sid}', '{self.name}', {self.age})"
stu1 = Student("001", "张三", 18)
stu_str = repr(stu1) # 获取__repr__()方法返回的string数据
print(stu_str)
stu2 = eval(stu_str) # 将string执行,返回的是一个对象,相当于克隆了一个对象
print(stu2.name)
print(stu1 == stu2)7.2 封装
面向对象编程,是一种编程思想,简单的理解就是:先有模板,也就是类,根据模板去创建实例,也就是对象,然后使用对象来完成功能开发。
我们经常说面向过程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,面向过程编程关注的是实现功能的步骤,面向对象编程更关注的是谁来实现功能。
面向对象编程有3大特性:
- 封装
- 继承
- 多态
下面依次开始讲起。
在前面我们创建类,在类中定义了属性和方法,通过属性和方法来对现实世界的事物进行抽象的描述。
一个事物有很多的属性和方法,但是并不是所有属性和方法都需要开放出来。例如我们定义了一个手机类,我们可以使用手机打电话、拍照等,但是我们并不关心手机电压,驱动信息,也不关心内存的分配,CPU的调度等,虽然这些都属于手机的属性和行为。
我们可以将用户不关心的属性和方法封装并隐藏起来,只给类内部的方法调用,例如上网会用到4G模块,但是不是由用户来使用4G模块,而是由手机上网的功能来调用4G模块,只开放用户直接使用的信息和功能。
那么回过头来看,什么是封装?
它指的是将对象的状态信息隐藏在对象内部,不允许外部程序直接访问对象的内部信息。如果要访问这些信息,需要通过该类所提供的方法来实现对内部信息的操作和访问。
1 私有属性和方法
那么怎么将不想暴露的变量和方法隐藏起来呢,就需要用到私有成员变量和私有成员方法。
定义私有成员的方式:
- 定义私有成员变量:变量名以 __开头,2个下划线开头
- 定义私有成员方法:方法名以 __开头,2个下划线开头
举个栗子:
python
class Phone: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producer = "华为" # 手机品牌
self.__voltage = 12 # 电压
def call(self):
print("打电话")
print(f"手机品牌:{self.producer}")
print(f"手机电压:{self.__voltage}")
# 定义一个私有方法
def __get_run_voltage(self):
print(f"当前电压:{self.__voltage}")
phone = Phone()
phone.call()
phone.producer = "小米"
phone.__voltage = 24 # 这里修改的不是私有属性的值
print(phone.producer)
print(phone.__voltage) # 这里访问的不是私有属性
phone.call()如果不想暴露的属性和方法可以定义为私有成员。私有属性和私有方法只能在类内部的方法中调用,不能通过对象来调用。
上面的代码 phone.__voltage = 24, 并不能修改私有属性的值,而是给对象添加了一个额外的属性。
执行结果:
打电话
手机品牌:华为
手机电压:12
小米
24
打电话
手机品牌:小米
手机电压:122 骗人的私有属性
我们上面私有属性和方法在类外部无法调用,只能在类内部使用,但这其实是一个障眼法的。
查看下面的代码:
python
class Phone: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producer = "华为" # 手机品牌
self.__voltage = 12 # 电压
def call(self):
print("打电话")
print(f"手机品牌:{self.producer}")
print(f"手机电压:{self.__voltage}")
# 定义一个私有方法
def __get_run_voltage(self):
print(f"当前电压:{self.__voltage}")
phone = Phone()
print(phone.__dict__) # 将对象属性以字典的形式输出将对象以字典的形式输出,查看一下对象的结构。
执行结果:
{'producer': '华为', '_Phone__voltage': 12}哦,哦,私有属性__voltage 变成了 _Phone__voltage 。那么我们能否修改属性 _Phone__voltage 来修改私有属性呢?
代码验证一下:
python
class Phone: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producer = "华为" # 手机品牌
self.__voltage = 12 # 电压
def call(self):
print("打电话")
print(f"手机品牌:{self.producer}")
print(f"手机电压:{self.__voltage}")
# 定义一个私有方法
def __get_run_voltage(self):
print(f"当前电压:{self.__voltage}")
phone = Phone()
phone._Phone__voltage = 24 # 修改私有属性
phone.call()
phone._Phone__get_run_voltage() # 调用私有方法执行结果:
打电话
手机品牌:华为
手机电压:24
当前电压:24所以,私有属性和私有方法是骗人的障眼法,完全可以通过 _类型__私有属性 和 _类型__私有方法 的形式来调用。
但是,这是一个君子约定,非常不建议这么做。
3 封装的进阶
我们前面说到,封装是将对象的状态信息隐藏在对象内部,不允许外部程序直接访问对象的内部信息。如果要访问这些信息,需要通过该类所提供的方法来实现对内部信息的操作和访问。
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中,我们一般会将所有的属性都设置为私有的,然后为每个属性提供两个对应的方法,分别用来获取和设置对应的属性,这两个方法称为getter和setter方法,在java中就是这么做的。
举个栗子:
python
class Phone:
def __init__(self, producer, voltage):
self.__producer = producer # 手机品牌
self.__voltage = voltage # 电压
def get_producer(self):
return self.__producer
def set_producer(self, producer):
self.__producer = producer
def get_voltage(self):
return self.__voltage
def set_voltage(self, voltage):
if voltage < 36:
self.__voltage = voltage
else:
raise ValueError("参数错误") # 限制传入的参数值,进行报错处理
phone = Phone("华为", 12)
print(phone.get_producer()) # 通过getter方法获取变量
print(phone.get_voltage())
phone.set_producer("小米") # 通过setter方法设置变量
phone.set_voltage(24)
print(phone.get_producer())
print(phone.get_voltage())这样做的话,严格控制了属性获取和设置的入口,如果通过 对象.属性 来修改,代码很多的时候完全会不知道在哪里修改了属性导致出现了问题。另外我们可以在setter方法中对属性的设置进行限制。
执行结果:
华为
12
小米
244 getter和setter的初级进化
上面通过getter和setter方法来获取或设置属性显得略显复杂,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?
肯定有的,不然还在这里哔哔?
直接上代码:
python
class Phone:
def __init__(self, producer, voltage):
self.producer = producer # 访问的不是属性,是方法
self.voltage = voltage # 访问的不是属性,是方法
def get_producer(self):
return f"品牌:{self.__producer}"
def set_producer(self, producer):
print(f"设置producer:{producer}")
self.__producer = producer
def get_voltage(self):
return f"电压:{self.__voltage}"
def set_voltage(self, voltage):
print(f"设置voltage:{voltage}")
if voltage < 36:
self.__voltage = voltage
else:
raise ValueError("参数错误") # 限制传入的参数值,进行报错处理
producer = property(get_producer, set_producer)
voltage = property(get_voltage, set_voltage)
phone = Phone("华为", 12)
print(phone.producer)
print(phone.voltage)
phone.producer = "小米"
phone.voltage = 24
print(phone.producer)
print(phone.voltage)我们在之前的代码上添加了两行代码:
python
producer = property(get_producer, set_producer)
voltage = property(get_voltage, set_voltage)这是给属性绑定了getter和setter方法,这样,在访问属性的时候,会直接调用getter和setter方法。
所以 self.producer 和 phone.producer 都是调用的是方法,而不是属性,通过执行结果可以看出来,或者通过断点调试。
执行结果:
设置producer:华为
设置voltage:12
品牌:华为
电压:12
设置producer:小米
设置voltage:24
品牌:小米
电压:245 getter和setter的终极写法
上面的getter和setter的写法有些繁琐,我们还可以使用 @property 注解进一步的优化。
代码如下:
python
class Phone:
def __init__(self, producer, voltage):
self.producer = producer # 访问的不是属性,是方法
self.voltage = voltage # 访问的不是属性,是方法
@property
def producer(self):
return self.__producer
@producer.setter
def producer(self, producer):
self.__producer = producer
@property
def voltage(self):
return self.__voltage
@voltage.setter
def voltage(self, voltage):
if voltage < 36:
self.__voltage = voltage
else:
raise ValueError("参数错误") # 限制传入的参数值,进行报错处理
phone = Phone("华为", 12)
print(phone.producer) # 调用的是方法,不是属性
print(phone.voltage)
phone.producer = "小米" # 调用的是方法,不是属性
phone.voltage = 24
print(phone.producer)
print(phone.voltage)每个属性对应两个与属性名相同的方法,分别用于获取和设置属性,并在方法上添加 @property 和 @属性.setter 注解。
执行结果:
华为
12
小米
24如果想要属性是只读的,可以将setter删掉。
其实在Python中,我们有时候也没有必要针对所有属性都添加getter和setter,如果哪个属性有相关的需要,我们可以在添加,不论是否添加getter和setter,调用的代码是不变的,都是 对象.属性 ,只是有getter和setter,调用的是方法。
6 __slots__
我们之前可以通过 对象.属性 = 值 随时为一个对象添加属性。
__slots__ 的作用就是限制一个类创建的实例只能有固定的属性,不能随意添加属性。
举个栗子:
python
class Phone:
__slots__ = ("producer", "__voltage")
def __init__(self, producer, voltage):
self.producer = producer
self.__voltage = voltage
phone = Phone("华为", 12)
phone.size = 6 # 报错:AttributeError: 'Phone'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'size'上面的类只能包含属性 __slots__ 指定的属性,添加别的属性就会报错。
优点:防止写错了属性名字而新增了新的属性,导致程序出现bug。
缺点:运行时不能为对象添加属性了,丧失了动态语言的灵活性。
这个功能可能这辈子也用不到,但是还是知道一下。